《左传》有云,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“祀”指国家公祭,“戎”是军事行动。而阅兵,既为“祀”,也是“戎”。在中国历代军事史和政治史上,阅兵都位列国之大事中。论中外,无论民族,无论文化传统有何不同,人们对阅兵意义的认识几乎是相同的,那就是:阅兵乃国威、军威和综合国力的集中展示;阅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感荣光、最振奋的神圣典仪。
9月3日,抗战胜利纪念日,一个隆重而庄严的日子。
一个优秀的民族,总是在对历史一次次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
一支强大的军队,总是在捍卫国家主权、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守中亮出威武的长剑
天安门上的一砖一瓦,都将见证受阅官兵豪气干云的威武正步
长安街上的一草一木,均能听到受阅将士震撼大地的铿锵足音。
站在这个庄严的时间节点上,我们不仅会看到三军将士威武列阵、铁甲生辉,更会从中得到深深启示:前事不忘,
后事之师,警钟长鸣才能维护和平,忘记战争只能招致战争。
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夕写下的那段话,今天仍激励着受阅的将士、回荡在历史的天空:“成千上万的先烈,为着人
民的利益,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,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,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!”